创新观演体验 科技引人入梦

创新观演体验 科技引人入梦

2024-03-28

来源:文旅中国

当前,沉浸式演艺是文旅行业的热门现象,观演模式创新背后的科技力量,则令人憧憬科技赋能文旅发展的广阔空间。

什么是“沉浸”呢?是沉浸于一个剧场空间、一段戏剧故事,还是沉浸于一种艺术氛围、一个文化场域,抑或索性沉浸于一座城?当人们步入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即便拥有丰富的沉浸式项目观演经历,也仍会感到新奇甚至惊诧,其带给人的独特体验与冲击很难用以往的审美经验去类比或概括。

在行业与社会看来,“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在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戏剧主题公园,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大胆而极具新意的探索,取得瞩目成绩。今年2月,“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获选文化和旅游部等部委公布的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成为引人关注的文旅样本、引人遐思的文旅景观。

多维发力,丰富游客体验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设有16道形态各异的门,人们可以选择一道门走进其中。这里没有小说中描述的荣宁二府、大观园,而是有着108个情境空间,游客在不同的情境空间中来往穿梭,构成这里排序第一的大戏。希望以中国古典留白写意的审美理念,发扬中国建筑的优势特色,激发、呼唤游人的想象和参与,从而构建起每个人心目中独特的红楼情境、想象空间。置身于这座“幻城”,就是沉浸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哲学之中,沉浸在关于《红楼梦》的文化想象之中,沉浸在自身生命与情感体验的回味之中。

在先进的舞台技术支持下,传统地域故事或文化典故有了更直接且纯粹的表达方式,身处“戏剧幻城”中的人也成了戏剧中的一部分,从旁观者变成了亲历者,这样的观剧体验和参与度是常规演出难以实现的。

多元内容,呼唤观众共情

不难发现,“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聚焦阅读《红楼梦》的人,演绎着不同时空中的人生起落、悲欢离合,不同的观众、游客总能在其中找到共鸣点。哪怕有人不喜欢《红楼梦》也无妨,有个剧场叫做“我就不喜欢红楼梦”,那里开展的是一番别有意味的文化对话。很多网友尤其是年轻人感叹:“这个立意太棒了!”

多重科技,赋能文旅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从青铜器和甲骨文发端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高科技时代找到了新的载体,拓展了面向更广大人群的传播渠道。近年来,科技赋能文旅行业取得显著成果。“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创新创造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科技强有力地保障着园区的运营,创新着艺术的表达,提升着观众和游客的体验。

据介绍,“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通过智慧园区运维管理平台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能化游园体验,实现园区物联化、平台化、可视化,游客通过手机扫码即可随时随地查询演出及各种详细服务信息,生成沉浸式导航路线,获得便捷、舒心的体验。

科技不仅体现在整体运维上,也活跃于艺术创作中。精心设计、精密布置的音响系统营造针对不同情境、不同演出场所的精准声音氛围,让观众游客不知不觉间悄然融入。具体到戏剧演出,看过《四水归堂》的观众一定会记得置身徽派建筑风格的旧宅中的身临其境之感,也会记得剧场中断断续续的雨,从1812年下到1957年、下到此刻。科技的运用让光影闪动间精准落下的雨串联起时空跨度颇大的剧情,也烘托出一种绵延感、历史感甚至宿命感。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中,科技为创新观演关系、营造独特观赏体验助力良多。《书不尽》剧场“悬挂”在墙上、能够自由延展收缩的观众席,就给不少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演出借助科技力量,在同一空间中实现“行进 坐定”两种观演方式的巧妙结合。穿梭于《红楼梦》内外耐人寻味的故事,配合极简的舞台、考究的光影、创新的观演关系,科技于不知不觉间让表达更有层次,让戏剧更有魅力。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