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景区优秀案例推动数字化转型

智慧景区优秀案例推动数字化转型

2022-11-16

来源:中国旅游报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的通知》明确,“基于5G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公园景区游船智慧管理平台”等10个案例为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黄山风景区实践‘数智化转型’大数据精细化运营监管新探索”等20个案例为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此次案例评审活动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突出数字化赋能文化和旅游发展最新实践成果,充分发挥了对行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共有三大显著特点。

一是聚焦数字化在疫情背景下的创新实践。文化和旅游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一些地方文旅主管部门、景区、旅游企业、文化服务单位利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助企纾困、产业赋能、错峰游览,进行了有益探索,累积了一定经验。

浙江省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建设的“云闪兑”,以数据共享代替材料提交,实现政策申请零材料、填报零字段、审核零人工、存档零纸件,政策既申即享、免申即享,实现从“企业被动找政策”向“政策主动找企业”模式转变。同时,基于涉及系统生产的行程、线路、游客、景区、住宿、交通、健康、评价等的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为企业定制个性化大数据分析报告,为企业营销推广、产品开发和服务管理提升提供大数据支撑。

上海市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建设的数字赋能“智”旅分销平台为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注入了数字化新动能。该项目以便利性为出发点,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共享分销渠道,形成了以销售赋能、获取新客、留住老客、盘活私域流量为核心导向的系统化运作模式。不仅可以帮助中小景区开展智慧景区建设,还能助力景区解决“资源单一化、服务浅层化”问题,帮助景区整合相关酒店、民宿及体验类资源。

“先预约、后出游”已成为当下游客出游的主要方式。为此,更多景区、文化服务机构推出了预约购票、分时预约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北京陶然亭公园依托5G 北斗 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游船实时定位、云上排队、叫号登船、智能控制、救援处置、线上线下统一收银管理等功能。游客可以边排队边游览,实时查看游船位置和排队进度,可以有效地减少排队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和其他安全隐患。

二是聚焦数字化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实践。创新是数字化基因的天然属性。近年来,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多都离不开数字化支撑。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数字化赋能下,催生了不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

江西省图书馆打造了基于人脸识别和书籍射频标签技术为支撑的“无感借还体验”,读者携带书籍自行通过无感借还通道,在3秒钟内即可完成书籍的借还,真正做到“无感”,大幅缩减流通时间,极大提升了图书流通效率。

杭州图书馆提供的“一键借阅”新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不仅具有“线上借书”“数字阅读”“书店借书”服务方式,还再造借阅流程,实现一键下单、上门送(取)书,降低了市民时间成本和出行成本。杭州图书馆的服务新模式,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让图书馆成为市民的“家庭书房”。

浙江省文化馆“指尖艺术导师”是唯一的文化馆入选项目。该项目利用数字化赋能、平台化思想,打通国家公共文化云、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智慧文化云,省市县各级文化馆实现五级互联互通,创新文化资源供给形式,打破传统线上线下分离的艺术培训业态,研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解锁式教学模式,并提供文化点单配送服务。该项目有效解决了地区间课程与师资供给不平衡的难题,将多种使用场景与教学模式自由组合,打造创新性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聚焦数字化新技术拉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在数字化大潮中,文化和旅游行业作为新技术示范应用的天然土壤,既有“产业数字化”的服务水平提升,也有“数字产业化”的跨行业融合发展。

河南龙门石窟利用“激光点云”结合“倾斜摄影”等数字孪生技术,将龙门石窟主佛区及周边31.7平方公里的建筑、植被、景观、文物等“复刻”到线上,打造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参观的数字化龙门石窟。

SaaS服务是云服务提供商进行“软件即服务”的常见服务方式。在文旅产业中,大景区以SaaS方式带动小景区运营,可以实现数字产业化与文旅行业融合。如四川峨眉山景区打造的首朵“文旅云”,在解决自身数据孤岛问题的同时,以SaaS服务形式为中小景区提供实时票务、景区监管、电子地图等服务,避免了中小景区自行建设的高额成本。

此次创新实践案例,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其在百度、微博等平台上的搜索量、关注度持续高位运行,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的期盼。这些案例同样被行业内学者广泛研究。纵观这30个案例,数字化已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此次案例评选活动为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发展总结了经验、探索了思路、树立了标杆。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