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不断推动文旅融合产业升级
2022-09-19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溪流似玉,青山如墨。”重庆石柱,以山水为底、以文化为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独特风光。近年来,该县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以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为目标,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加快文旅融合步伐,让宜人的山水风光与历史文化深度交融,推动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不仅让游客在山水间清肺畅游,更激发出了旅游经济活力。
白露过后,每当早晚,海拔1300至1500米的石柱县万寿山景区虽然寒意渐浓,但在各景点,观景休闲的游客依然不少。
万寿山景区位于石柱县城东南,景区内奇峰突兀、地势险峻,常年温度15℃~25℃,其“男女石柱”是石柱县的地理标志,有明代巾帼英雄秦良玉兵寨遗址、古寨门、烽火台、大帅府、忠贞台等众多历史遗存,不仅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景区,更是集自然奇观、文化体验、休闲避暑、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目的地,曾获评“重庆文旅新地标”“重庆最美历史文化古迹”。
随着岁月流逝,风雨侵蚀,一些历史遗迹日渐斑驳,甚至消失,如不及时挖掘拯救,发展文旅产业的价值将丧失殆尽。
为打造更高端、更立体、更还原历史的旅游景区,石柱县在充分挖掘“男女石柱”和秦良玉兵寨文化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景区软硬件进行提档升级,历时4年,让山水间的历史文化再现,使这些宝贵资源在文旅开发中显现出更重要价值,并成功摘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桂冠,日渐成为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热地。
这是石柱县让绿色旅游嫁接文化、历史,增添人文元素,在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的真实写照。
集山、林、草、石、畜于一体的石柱县千野草场,万亩草场、万亩火棘、万亩石牙、万亩森林四大特色旅游资源镶嵌其中,景区芳草青青,花香鸟语,牛羊成群,俨然一幅天成国画精品,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项目是基础,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据石柱县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打造千野草场景区期间,该县在大力提升景区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等旅游品位的同时,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以“旅游 ”助推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撑,找准文旅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既做“加法”,更做“乘法”,通过开展文化进景区、演艺进景区、非遗进景区等活动,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增强景区吸引力。
经过多年建设和持续改造升级,石柱县将这里打造成既是独特的南方草场,又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大观园,建成岩口休闲服务接待区、麻坪民族体育健身区、大坪草场观光娱乐区和瓦屋土家民俗风情体验区四大功能区,被网民评为“重庆最美的草地”,并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造千野草场景区是石柱县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生动案例。西沱古镇、黄水旅游度假区、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一批旅游精品被冠以更多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景区的品位,增强了影响力和竞争力。
着眼于“旅游 ”,石柱县正朝着文化、旅游“1 1>2”的效果,不断融合产业升级。
行走石柱,一幅幅城市美丽宜居、乡村生机勃勃、产业风生水起、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近几年来,该县厚植生态底色,蓄势绿色崛起,一幕幕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康养大戏持续上演、屡掀热潮,让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国家园林县城”等“国字号”名片熠熠生辉。
这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背后,来自石柱县富集的文化、生态和旅游资源,致力在广度和深度上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
“依托全县丰富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区位优势,多元化深入开发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把我县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谱写出我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据石柱县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该县统筹推进旅游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一山一水一景点”“一城一乡(镇)一景区”,在资源整合、共促建设过程中,围绕地方特色文化,做强景区、做精景点、做优旅游线路,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石柱县已经形成生态观光、亲水游乐、消夏露营、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六大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完善了“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推动文旅产业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石柱“美”在深山有人识,全域旅游正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