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葡萄酒+”文旅融合新路径

探索“葡萄酒+”文旅融合新路径

2025-03-20

来源:文旅中国

在贺兰山下,曾经的60余万亩戈壁荒漠如今已绿意盎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葡萄酒产业的新星。自南向北,青铜峡市风情独具的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永宁县气势恢宏的宁夏贺兰红酒庄、西夏区蓄势待发的贺兰山宿集酒庄,以及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昊然山居等200多家企业,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谱写着独特的辉煌篇章。

鸽子山文旅小镇东面是清凉寺鸽子山泉,西边是雄伟的贺兰山、绵延58公里的明长城,北边是鸽子山古人类遗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风景可看、有故事可讲、有潜力可挖。鸽子山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星空民宿、牧马人营地、汽车影院、滑草场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发展带动附近村民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

西班酒庄是宁湘两地政府对接精准扶贫推介的葡萄酒项目之一。项目占地面积5700亩,总计划投资1.2亿元,葡萄种植规模达3000亩。目前挂果面积为2251亩,去年已经产出葡萄酒1100吨。当前,酒庄正在推进露营地、观光长廊、瞭望塔、休闲区、品鉴区等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酒庄,感受葡萄酒庄游的魅力。

不单是西班酒庄,小镇的其他酒庄同样积极助力乡村发展,从葡萄种植、采摘到葡萄酒酿造、运输,再到最后的销售环节,整个产业链都有当地村民参与的身影。

据悉,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目前已有10家精品酒庄入驻,每年可带动周边约1.3万户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劳务收益高达2.1亿元。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小镇产业带动就业的强大效能,成为乡村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足的生动注脚,为整个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树立了优秀典范,引领更多区域探索产业与民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永宁县闽宁村的贺兰红酒庄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积极吸纳农民劳动力,激发就业新动能。据贺兰红酒庄总经理马杰介绍,酒庄目前拥有1.6万亩种植基地,总罐容达1.3万吨,年产量约1000万瓶,销售额超4000万元。酒庄每年在种植基地的管护费用投入达3000万元,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流转收入,还积极返聘村民到酒庄工作。酒庄长期提供300人至500人的工作岗位,其中服务人员60余人,日常还会根据生产需要聘请临时工人,人数在每天10人至40人不等,为村民创造了可观的工资收入。

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宁夏贺兰山宿集酒庄正凭借独特的规划与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农文旅融合典范。酒庄整体占地规模可观,涵盖20亩和33亩两个区域。项目分两期推进,一期设有7间客房,二期计划拓展至50间左右,定位为中高端酒店。

基于“葡萄酒+”融合发展理念,酒庄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为依托,以酒庄寻访为主题,构建起多元化的产业体系。这里不仅有免埋土葡萄园试验示范、葡萄酒酿造及新产品开发、葡萄酒国际实验室等专业葡萄酒产业项目,还融合了葡萄酒与在地文化深度体验、葡萄酒SPA等特色项目,搭配高端民宿和餐饮体验,致力于吸引国内外高端度假客群。

贺兰山宿集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是涵盖高端民宿、酒店、野奢营地和酒庄体验项目的文旅度假产品,是村落式宿集赋能高端葡萄酒产业的典型实践,于20248月动工,预计今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贺兰山宿集今年运营后将推出贺兰山自然探索之旅、贺兰山酒庄寻访之旅、葡萄酒乡集、保护黄河公益音乐节等多元创新活动,预计每年吸引上百万客流,年收入2亿元,带动宁夏葡萄酒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

循着昊苑村白墙青瓦的小巷拐几个弯,便来到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昊然山居。其仿古木制大门散发着古朴韵味,智能化的房间设施带来便捷体验,现代化的风情庭院更彰显独特魅力。

昊然山居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优质体验,还积极促进当地就业。山居建成之前,周边许多村民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山居运营后,迅速组织了一系列系统全面的培训,培训涵盖了服务礼仪规范、客房管理技巧和葡萄酒文化知识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这些培训,村民们顺利转型为山居的服务人员,不仅拥有了稳定的工作,还获得了专业技能的提升。

如今,昊苑村凭借丰富多元的民宿资源,年接待游客数量飙升至50万人次。游客纷至沓来,不仅为村子带来了超高的人气,更创造了超过500万元的旅游收入。昊苑村紧紧抓住“庭院经济”这一发展契机,充分利用庭院空间,打造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餐厅、手工艺品店等。村民们凭借自家的方寸庭院,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释放新活力,稳稳地托起了属于自己的“致富梦”。

近年来,宁夏加快推进“葡萄酒+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酒庄集群项目和葡萄酒文旅综合体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和旅游资源的相互赋能、融合发展,更全力打造了“诗和远方”的紫色篇章,聚力打响了“世界葡萄酒之都”世界级旅游名片。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