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日看云南文旅的“热辣滚烫”
2025-02-06
来源:云南网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云南热潮涌动、游人如织,民俗游、乡村游、旅居游、研学游等产品业态热度走高,新场景、新玩法出圈出彩。
云南借8天长假的“东风”,推动文旅市场释放出旺盛消费活力。云南旅游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11%,入境游订单量更是飙升85%,昆明跻身春节期间目的地机票量Top10热门城市……据携程、去哪儿、飞猪、美团、同程等平台数据显示,云南旅游市场多维度数据成绩亮眼。
春节期间,昆明南屏街张灯结彩、年味浓浓。利用该区域商铺密、景点多、人气旺的条件,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与五华区政府在南屏街片区,按照“三个集市 一个中心展演区”的布局,持续开展“非遗贺新春——云南非遗过大年”展示展演活动。
围绕非遗,将传统戏剧、民族歌舞、民俗巡游、非遗集市、中医药健康养生集等活动组合式推出,不仅聚集了更多人气,也有效拉动了片区文旅以及餐饮、购物等多种消费。昆明市将充分发挥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将此次近100个非遗项目和200多位非遗传承人参与的61个重点主题活动的热度在全市各县(区)延续,用非遗模式助推文旅消费。
同时,为探索AI时代新消费体验形态,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百度百科共同打造“云南非遗过大年”AI追年地图,分时间、分区域、分特色提供活动指引,便于公众就近体验系列活动。
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宝贵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赋予了文旅融合发展能量。假日期间,云南省发力旅游产品业态模式推陈出新,推出包含24条旅游线路的6个专题文旅产品,在16个州(市)陆续开展230余场非遗重点活动,以节日经济促进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目前已公开的数据来看,春节假期云南旅游消费可以称得上是“热辣滚烫”,无疑为全年文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旅游业做的是“长线”,热闹过后不能松劲歇脚,而应乘势而上,把旅游这把“火”继续烧旺,让“热辣滚烫”成云南旅游的常态。
春节期间,东风韵景区、石林风景区等热门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展现了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实践表明,在展现资源优势的同时,做足文化创新,旅游才更具魅力。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文化创新的天然沃土。继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等,通过创新表现形式,打造更多具有云南特色的旅游项目,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同时,不断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
既要有资源,更要有消费空间。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是拓宽旅游消费空间的有效途径。云南应积极探索“旅游 文化”“旅游 体育”“旅游 康养”等融合模式,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例如,可以结合云南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推出山地户外运动、温泉康养等旅游产品;同时,利用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民族风情体验游、非遗研学游等项目,满足不同游客个性化消费需求。
信息时代,品牌营销对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至关重要。云南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品牌营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可以借知名网红、旅游达人的力量,通过他们的分享和推荐,吸引潜在游客。还可以举办如民族文化节、国际旅游节等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提升云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旅消费可以直接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上下游产业,对于稳就业、稳收入、稳经营主体具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下一步,云南省各地各部门将继续积极拥抱新形式、新业态,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和地方文化特色,巩固提升相应配套措施,将文旅市场向好的趋势向全年延伸,将文旅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为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