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文旅新路径 开辟乡村振兴新渠道
2025-01-10
来源:环球网
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农文旅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股强劲动力。内蒙古各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闲置的庭院空间,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不仅带动了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土右旗沟门镇近年来以农业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韵,积极推动“林果资源”、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与自然风光的“山村美景”之间深度融合。沟门镇通过“党建+农文旅融合”模式,强化组织引领,建设了多个党建引领示范点,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该镇还依托林果种植优势,推动果树种植和果品改良,并引进企业进行社会化运营,研发制作特色产品,形成了集种植、加工、科研、展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
此外,沟门镇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让游客在碧水青山中体验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沟门。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乡村的吸引力,也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阿尔山市的民俗文化。同时,明水河镇还注重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升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不仅为阿尔山市的文旅事业增添了辉煌,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成功举办多届“中国金杏节暨三娘子旅游文化节”“七彩大地郁金香旅游文化节”等文旅活动,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美岱召镇获得第二批全国文明镇、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美岱召景区荣获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庭院经济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据中国旅游报报道,当地引导农牧户利用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闲置空地发展庭院经济,拓展农牧民增收来源。例如,平安村通过采摘餐饮、民宿开发、农耕研学等多种方式,将生态、生活、生产融入乡村振兴。
绿色现代农牧业加速提升。深刻把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基本内涵,打好“生态+”王牌,全力构建现代化生态农牧业体系。新建高标准农田15.82万亩,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稳步扩大,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工作成效明显,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农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们积极为村民闯路子、出点子,通过短视频推广、电商销售等方式帮助乡亲们把“好产品”转化为“好收益”。积极融入土默特右旗“优良食谷”建设,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沿山资源禀赋,沟门镇、美岱召镇林果种植业面积分别达到4900亩、6300亩。美岱召镇沙图沟大杏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沙圪堆西门特尔肉牛、任三尧“大闸蟹”水产养殖形成规模,美岱召梅花鹿、巧尔气羊肚菌、小甜瓜,榆次营肉驴等一批特色种养业初见成效。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不仅有效改善了农牧区面貌,还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
乌兰察布市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民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据经济日报报道,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等措施,优先发展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民宿。今年,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乌兰哈达望山民宿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成为自治区第二家甲级民宿。
此外,当地还策划推出百余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民宿+文创”“民宿+研学”“民宿+康养”等系列主题,推动乡村文旅风景变成研学课堂。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业态和产品供给,也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