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脉点亮文旅新生活

荆楚文脉点亮文旅新生活

2025-01-10

来源:新华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两年来,湖北各地紧紧抓住文博热风口,开发一系列文物主题旅游线路与产品,让湖北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武当山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A级旅游景区等殊荣,十堰市政府与湖北文旅集团携手打造武当山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黄石市一手抓黄石工业遗产片区保护及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一手推进文物旅游持续融合,“华新1907文化遗址公园”开园至今,成功举办各类活动160场次,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被评为全省最美文旅新空间。

湖北省博物馆于2024年最后一天全新开幕“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陈列”,“太阳人”石刻“走”出库房,被陈列于独立展柜中,并首次以常设展览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它“伫立”在展览的开篇“史前时期的湖北”,使得慕名而来打卡新展的观众,一进展厅便定睛打量,挪不开脚步。

湖北历史文化陈列展以“极目楚天”为主题,展陈面积约4300平方米,包括三个各自独立又前后承续的展览,1.6万件文物完整串联起荆楚文脉传承发展的过程,涵盖湖北古代文明、湖北近代风云、湖北现当代英杰,填补了湖北通史展览的空白。

湖北古代文明展,以湖北在中华文明中发挥的作用为主要线索,从距今百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到清代中期。展览提炼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湖北地域内的重要节点、重要人物,介绍湖北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突出文明相关性,反映湖北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关联,尤其是长江、汉水对湖北政治、文化的塑造作用。

长江自西向东穿行,发达的干支流水系造就了荆楚湖北独特的文脉。早在百万年前,即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自新石器时期以来,湖北地域内的人类活动进一步扩大,考古学文化经历了群星闪耀、多元发展到区域统一的过程,最终汇入华夏文明的主流。

“夏商周时期的湖北”单元展示了二里头文化南下江汉平原、商代盘龙城遗址和周代诸侯国——楚国这三个重要历史阶段的文物精品,格外吸睛。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在开展当天专程前来观展。她说,展览展出了大量盘龙城代表性文物,其中铜鼎、铜觚、铜爵、铜斝等青铜礼器,以及大玉戈、绿松石器等文物,集中展现出青铜文明对商王朝南土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强势辐射作用。

经过网友投票选出来的“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崇阳铜鼓,被观众围得里外三层。这一兽面纹铜鼓为世界范围内罕见的商代铜鼓,它的造型被制作成各式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喜欢。

出土于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黑夫”家信木牍也一并亮相。竹木无声,简牍有语,他们所记载的珍贵文字资料,直接反映秦代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制思想,瞬间将观众带回到楚秦征战、山河一统的岁月。

楚地在三国时期曾拥有“高光时刻”。展览将隆中对、赤壁之战这两个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融于沉浸式场景中展现。六朝时期的荆扬之争、襄阳的军事重镇地位都在此部分得到展示。

“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展览现场,特意呈现陆游《入蜀记》动画,展示南宋时期湖北长江水运的繁盛。随着宋代经济重心南移,长江航运崛起,鄂州(今武昌)取代江陵、襄阳成为区域中心。彼时,鄂州商贾繁盛,是陆游笔下的“大都会”,也是如今湖北简称“鄂”的渊源。

“元明清时期的湖北”通过展现明成祖营建武当、湖广填四川、两湖分闱、湖北建省等事件,重点展示湖北社会经济的繁荣。多件族谱、方志,以及殿试试卷吸引观众驻足欣赏。展览还特别突出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形成汉口镇的史实,辅以沉浸式场景再现汉口码头、戏台等热闹景象。

展览是遗憾的艺术,希望尽可能完美地呈现湖北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方面面的成就。湖北省博馆藏文物数量达46万余件,展览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提炼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湖北地域内的重要节点、重要人物,突出湖北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及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

新馆展厅采用了不少高科技手段,如采用立体光纤星空屋顶、低反射玻璃柜体和多媒体视频讲解等先进技术手段,生动鲜活地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新馆为了避免走马观花的尴尬,特意准备了智能语音导览,只要扫描二维码,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掌上导游。除了这个“掌上导游”,新馆还有一件秘密武器——AR眼镜,它可以通过增强现实的方式,让你沉浸在展馆中,将一件件文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你眼前

新年伊始,文博热潮涌动。漫步“南北合璧”焕然一新的湖北省博物馆,南馆的专题展与改造升级后的北馆通史展互为补充,娓娓道来一个文化强省的悠长文脉,以及背后无数文博人孜孜以求的贡献。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