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赋能 发展千年古城新活水

文旅赋能 发展千年古城新活水

2024-12-11

来源:金台资讯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零陵区的传统村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区共有周家大院、芬香、杏木园等中国传统古村落10个。该区的古村落已不仅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崭新亮点。

千古诗文地、锦绣潇湘源,讲的就是零陵。因潇、湘二水在萍岛交汇,故称“潇湘”,是潇湘的地理之源,也是潇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元结撰写《大唐中兴颂》,颜真卿挥毫抄清并将墨宝刻于浯溪石崖。自此开始,柳宗元、怀素、欧阳修、陆游、苏东坡、徐霞客等历代文人墨客“疯狂”到永州打卡,抒写了永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也留下了灿若繁星的珍贵文化资源。其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寄情零陵山水,写下了《永州八记》等千古名篇,开创了中国山水散文一代文风;“草圣”怀素,他的狂草独步天下,《千字文碑》仍矗立在零陵东山之巅;马列主义大家李达曾在零陵萍洲书院求学。

零陵是中国最古老的34个古地名之一,是历代州郡治所,现有“国保”单位89地,数量居永州市之首。值得提及的是,零陵“山水绿”“零陵古城”“零陵夜宴”“零陵红”等“七大出圈文旅品牌”出圈。零陵古城2016年开街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达2000万人次,已成为零陵的一张“会客名片”。

零陵区的传统村落大多依山傍水,布局科学合理,建筑风格独特,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近年来,该区通过科学规划、系统保护,让这些传统村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石岩头镇杏木园村古村落建于明永乐年间,面积约5万平方米。房屋、阶梯大多以石头依山势高低垒砌而成,民居高低错落有序,号称“石头城”。山上古树参天,遮天蔽日。三千米石林层峦叠嶂,南、北环绕,如“卧虎藏山”,青石路、青砖墙、天井,正堂、厢房、石门头、石磨……雕龙画凤、栩栩如生,建筑既有明、清之神韵,又独出心裁,别具一格,目前保存完好的或基本完好的明清古建筑40余座。该村对古街、古巷、古桥、古井等进行修缮,对古树挂牌保护,同时,大力挖掘村民俗风情,组织开展杀年猪、磨豆腐等活动,发展乡村旅游。

始建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完成于清光绪三十年的周家大院村隐藏在群山环抱之中,共由子岩府、老院子、新院子、红门楼、黑门楼、四大家院等六座庞大的古民居宅院组成,占地面积120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气势恢宏、建筑精巧,是湘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民居群,享有"潇湘第一古宅院""湘南民居瑰宝"等盛名,通过修缮和完善景区景观、业态、服务等举措,已成功创建4A级景区,每年吸引30万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探秘问奇,年旅游人数1000万元。芬香村地处湘桂边境,是零陵通往广西全州茶马古道的驿站,也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该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50万元,对古建筑、古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还新建了马鞍亭、土货铺、唱戏台等景观,发展乡村旅游,年旅游收入达400万元。

近年来,零陵区依托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同时,零陵区还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发展精品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目前,零陵区已发展精品特色民宿、农家乐100余家,打造3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和2家四星级旅游民宿,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体展演”旅游全产业链‌。在“古村游”的带动下,零陵的旅游综合收益持续增长,游客数量逐年攀升。

零陵深知以项目突破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近三年来,零陵区规划实施重点文旅及相关配套项目共55个,总投资611.24亿元,已完成投资128.93亿元;新投入运营文旅项目9个,总投资75.79亿元,已完成投资50.69亿;目前在建文旅项目46个,总投资535.45亿元,已完成投资78.24亿元;近期能建成投产和提质改造好的重大项目13个,总投资58.56亿元,已完成投资18.63亿元。

零陵区传统村落的复兴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零陵区的传统村落实现了从闭塞落后到美丽宜居的转变。村民们通过参与旅游开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下一步,零陵将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城市群、邻省核心城市带作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柳宗元文化、怀素书艺文化为核心吸引,以“潇湘之源·诗画零陵”为主题,通过“进城、下乡、入水”三大发展举措,全面构筑“一核两带三线”的旅游发展格局。

同时,零陵还会完善地接体系,推进智慧旅游,开发文创产品,培育旅游人才,推动“非遗”+演艺融合,打造永不落幕的“零陵夜宴”,把零陵建设成生态美好、风格独特、品质卓越、文明和谐、游客向往、享有全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人文旅游目的地,为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立标打样”,以零陵文旅“一域之兴”带动全市旅游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