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千年文化对话 触摸正定古城的city感

与千年文化对话 触摸正定古城的city感

2024-08-02

来源:新华网

河北正定,古称常山、真定,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千古之美,可寻可看。漫步正定,一见倾心。

璀璨的历史文化

正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面积不大,却汇集“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等不同朝代的建筑文物。在正定,一砖一瓦都是文化,漫步城内,深深感到历史长河奔流而过。

知之深,爱之切。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多次强调要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在正定工作期间,他身体力行推动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组织文物普查、修复古寺古碑、健全保护制度,将古建、古树、古文物划定保护范围、建立明确保护标识……正是这些高瞻远瞩的理念和决策,保护了正定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惠及了正定几十年的发展。

古城记忆可见可触,历史文化可感可知。正定历史建筑“九朝不断代”,形成了国内罕见的珍贵古建筑群,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被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古建筑艺术宝库”。

开元寺的钟楼,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钟楼上悬铜钟一口,造型古朴。铜钟悬挂在木结构钟楼上,千年不坠,堪为一大奇观。开元寺南遗址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历史时期连续的文化层叠压,出土文物7000余件。考古现场建成遗址广场,将正定的往事与美呈现。

正定古城是有着千余年建城史的河朔重镇,自唐至明清一直为府、州治所。开元寺南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古今重叠型城市遗址,经过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阐释了唐至明清时期古城的发展脉络,为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提供了范例。

“京外名刹之首”隆兴寺。在集建筑、雕塑、壁画艺术于一身的摩尼殿内,被称作“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坐南朝北,体态松弛,神情闲适。隆兴寺大悲阁内,有我国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铜铸立佛——千手千眼观音铜像。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铸造大悲菩萨铜像,这尊高达21.3米的铜像,历时4年完成,体现出工匠的创造性。

“凭栏送目,可抚四塔”,当年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登上阳和楼,写下感慨。他称赞阳和楼“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评价,这是一座“伟大而高贵的城市”。他写道:“哈寒府(真定)是一座贵城。城中民恃工商为业,饶有丝,以织金锦丝罗,其额甚巨。”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旅行日记中评价正定府:这里的道路四通八达。

唐咸通元年,义玄禅师受邀前来临济寺任住持。寺内的澄灵塔,为义玄禅师衣钵塔。宋代,日本僧人荣西来宋参学,把临济宗传入日本。据悉,时至今日,日本佛教界经常来临济祖庭交流访问。临济寺和澄灵塔,成为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

古今与中外交融

在充满人间烟火的古城夜游打卡,外来游客感受到它的古韵和繁华,本地百姓乐享小城的恬适和幸福,古今与中外在这里交汇交融。作为著名的旅游打卡地,正定有和谐的氛围和迷人的夜景,而且这里的人非常友好。正定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依然保持了古风古韵的建筑风格,让人感觉浓厚的历史展现在面前。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接力践行“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把实施“旅游兴县”和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以文旅融合激活宝贵遗产活力,把古城风貌、文化文物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文物活起来”,走出了一条古城保护与现代旅游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文旅产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