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助推南充非遗精彩“出圈”

文旅融合助推南充非遗精彩“出圈”

2022-11-21

来源:封面新闻

巴山蜀水滋养了诸多非遗文化,南充,这座有着2200年历史的古城,也是非遗文化的一片沃土。

2022年四川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期间,从会场到大街小巷,处处可以遇见南充非遗文化和保护成就。游客能在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浓郁氛围中,体验非遗之旅,乐享非遗之魅。

以文化旅游融合为契机,南充正助推非遗精彩“出圈”,开拓非遗产品省内外市场,为非遗带来更大发展活力。

11月9日晚,阆中落下闳大剧院星光熠熠。为迎接大会的到来,当晚在剧院内上演大型杂技舞台情景剧《东方丝源》。节目在声电光、舞蹈、杂技的融合中,融入川北大木偶、川北王皮影、川北灯戏等非遗元素,让观众在精彩的表演中感受非遗之美、之魅。

古老的非遗艺术与现代的光影技术相互碰撞,让非遗走向更大的舞台。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惊艳全球,来自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的两个“熊猫队长”吸粉无数;2022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国家级非遗(南充)海外推介讲座上,四种语言直播非遗文化;10月,川北灯戏剧团登上央视戏曲频道……

传承与创新是“活下去”并“火起来”的秘诀。南充非遗文化传承从未止步的同时,不断重新包装,走向世界。在这一过程中,观众认真的脸庞让非遗重焕光彩,每个人都是非遗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当非遗走下舞台,走进阆中古城的大街小巷。大会期间,具有浓重地域特色的川北剪纸、光影中的川北王皮影、千里飘香的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工序繁复的阆中丝毯织造技艺等非遗文化让游客们应接不暇,生动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积淀、民俗风情。

非遗文化在创新中不断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在距离阆中不远处的仪陇,川北剪纸非遗传承人回到民间,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建立交流基地。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剪纸、爱上剪纸。在仪陇,有许多剪纸艺术爱好者,剪纸氛围很浓厚,群众基础广泛。

川北剪纸只是非遗走进民间的一个缩影。当传统文化结合现代都市生活,演变为日常生活都处处可见的非遗精粹。从生活民俗到表演艺术,再到民间节庆,这些非遗瑰宝见证了南充的历史发展,历经百年甚至千年传承,至今依然保留着独特的文化韵味。

“这趟非遗之旅收获很大,能够在旅游中体验到这么多非遗文化,我觉得这趟阆中之行很值得!”来自重庆的游客何女士告诉记者,她买了丝绸、保宁醋、皮影等非遗文化衍生品。

放眼南充全域,非遗已经形成诸多非遗产业:王皮影民俗文化园开展皮影传习、展览、演出以及工艺品的制作等活动,开发旅游产品;省级非遗体验基地六合染房,吸引游客感受织染技艺独特魅力;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内打造儿童周末剧场,设置文创中心打造非遗研学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的优质资源。旅游是传播非遗的重要渠道,两者融合发展能够释放出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南充以非遗旅游体验基地、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适合发展旅游的非遗项目推荐目录、非遗特色景区建设为抓手,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把非遗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发展,这既能促进旅游新业态发展,又能在旅游开发中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