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展智慧旅游,让文旅融合赋能增量

西安发展智慧旅游,让文旅融合赋能增量

2021-11-23

来源:西安日报

11月18日,市政协十四届三十二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问题,与会人员围绕加快西安文旅融合发展谋良策、出实招。

为了更好助力西安市文旅融合发展,市政协将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列入年度协商计划,召开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调研组深入市域实地调研,分赴上海、南京等地考察学习。调研发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文化旅游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大力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推动西安市从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强市迈进。

但是目前西安市文旅融合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文旅项目过于同质化、资源运用碎片化现象还比较突出;文旅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没有形成“一盘棋”局面;旅游综合效益还不高,文旅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等等。

“在文旅消费总需求一定的条件下,只有切实找准文旅融合的契合点,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文旅融合的供给质量,才能增强文旅融合发展的竞争力。”调研组提出,树牢全局思维,打破地域限制,构建协同高效的省、市、区(县)文旅资源联动机制,推动西安市文旅资源与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流域经济带文化旅游资源有效衔接,用好“东亚文化之都”、东盟中日韩“10 3”文化城市网络平台,组建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城市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实现资源联合的放大效应,全面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强区域统筹,以“一核两极三板块”文旅融合发展格局为统揽,指导各区域依托各自特色文化资源,发挥好自身优势,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各自特色品牌。对于需要各区域协同推进的板块,建立相应机制,统筹推进。

西安市首先要从根本上明晰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并且要围绕这一定位继续深化打响“千年古都·常来长安”这一文旅品牌。要坚持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优势,将历史文化传承、发扬、根植贯穿于文旅融合发展全过程,把“千年古都”这个文化内核打造好,让文化空间成为旅游消费的新场景,让旅游空间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舞台。在“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品牌中突出“来”“安”这一战略目标,对文化旅游的产业地位、品牌打造、线路规划、宣传推介、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统筹部署。围绕“来”,充分考虑受众群体、周边环境、商业传统等因素,重点提升文旅品牌、项目的魅力和吸引力,让游客愿意“来”、来了还想“来”;围绕“安”,重点提升旅游品质、文化内涵,在细节处下功夫,坚持“一街一形象、一街一品牌、一点一故事、一点一历史、一点一体验”,实现差异定位,做到既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又能留住城市烟火气和人情味,既能为商务人士提供静谧、雅致的商务环境,又能为年轻人提供体验的“网红打卡地”,拉长游客驻留时间,让游客“安”得下来、“安”而忘返。

西安市文旅融合发展还要围绕“千年古都”及文化内核,通过先进的策划理念和技术手段把无形的文化以独特的创意场景、创新设计、产品等呈现出来,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吸引力,全力打造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历史文化展示格局,打造体验历史文化的场景和产品。

调研组提出,以建设中华文明根脉城市为抓手,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人文资源的展示利用途径,推动文化旅游跨界融合,打造一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在以高质量文化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他们建议,推进 5A、4A 级景区创建,深入挖掘景区历史文化内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增加旅游景区文化附加值,促进景区从传统观光型向复合功能型升级。同时,通过产业融合,促进业态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与工业、教育、体育、交通、林业等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发展工业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低空旅游、自驾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等多门类文化旅游融合产品。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区块链、大数据及互联网等技术,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创新,拓展游客体验内容、体验方式、体验质量,提高文旅产业增加值,让文旅融合赋能有增量。

要提升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展智慧旅游,建设以数据监测和智慧服务为主体功能的智慧文旅大数据平台,对接公安、交通、商务、环保、气象等部门数据,实现对旅游活动、场所、服务、舆情等的动态监测和旅游信息的共享与发布。大力推进智慧景区(点)建设,推广使用智能导览、预约与支付系统、智能停车场、智能语音讲解等智慧手段,提升游客便捷性和体验性。要以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抓手,为游客提供文明和谐舒适的旅游环境,让文化的“深度”、旅游的“热度”和城市的“温度”成为西安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支撑。


其他文章

返回顶部